為進一步改善我區空氣質量,借助大數據思維與技術手段,實現環境質量、主要污染源的監測全覆蓋、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,提升監測溯源、信息化能力,去年11月,南岸區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系統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據介紹,南岸區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系統項目建有17個大氣網格化微型監測站和6個視頻監控點,結合已建成的2個國控和1個市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,對各網格區域開展PM2.5、PM10、NO2、SO2、O3、CO、TVOC等大氣污染物及氣象參數實時監測。這套系統結合了自動分析研判、手機APP自動任務派單等功能,讓治污更加智能化、精準化,量化考核也更加清晰。
同時,我區通過“政務云”搭建起一套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平臺,形成覆蓋全區各鎮街及經濟板塊的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體系,基本實現了對我區大氣環境的網格化監控,實時掌握網格區域內大氣污染物分布狀況及空氣質量變化趨勢,綜合評估大氣污染物對空氣質量影響程度,達到了“自動監測,提前預警,追根溯源,靶向治污”的建設目標。
“24小時在線,數據隨時上傳,我們隨時可以看到這些數據的變化情況,了解各網格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到底是什么情況,有問題我們能夠及時發現,及時下達整改任務,將污染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。”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通過對這些數據的采集,既能了解全區各點位的污染情況,又能對局部污染進行監控,實現全區范圍內宏觀到微觀的全面監控,再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和云平臺技術,結合專業的空氣質量模型,將采集的數據按照空氣質量變化的規律和趨勢進行科學預測,對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進行準確溯源,為從源頭上治污提供科學依據。
該負責人還表示,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平臺的建成投用,有效促進了我區大氣污染治理由憑經驗、憑感覺、粗放式向科學化、智能化、精細化、專業化、信息化、規范化和制度化轉變,為政府科學決策和部門精確執法提供有力數據支撐,做到了用數據分析、用數據決策,成為環境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“智慧大腦”。